昨天跟一個一起打工的日本人聊天。
他說就職活動的時候,他也曾經想過自己為什麼要活著?
2011年大學生、學生的自殺人數突破千人,其中一項原因就是就職活動。
他說就職活動時,一個人面試二三十間公司是平均數字。
在他們心中企業有明確的排行榜,還有所謂黑企業的名單,沒有加班費、員工福利很差、未來發展性很低等等。
大部分的人也都認為進了一家公司以後,要做的退休為止,轉職不是一件很容易,也不太被認可的事情。
在加上日本人很重視公司跟學歷,進不了好公司除了自己的評價降低,可能連選老婆的機會都會變少,太扭曲了_(:」∠)_
所以就職活動,幾乎就是決定自己畢業以後,全部人生的大關卡。很多人因為承受不了壓力而放棄了生命。
幸好他已經順利拿到企業內定,現在才能跟我一起輕鬆打工聊天講話(汗)
活著的意義絕對不是進大手企業、拿很好的薪水這樣而已。可是這個社會卻用這樣的方式評價著每一個人。活得快樂不愧對自己才是真正的道理。當然,快樂的定義不是一直玩,而是做自己真正想要的選擇。
可以說我很幼稚或是年紀還小,不過我認為,那只是因為我還沒被污染、還沒被骯髒的社會同化而已。